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管理

页面
分享

外国语学院举行“数智赋能下的翻译课堂创新模式”教学研讨

信息来源: 作者:刘健 周嘉赟 责任编辑:谭明贤 审核人:潘娟 发布日期:2025-04-22 VIEWS

为推动数智技术与大语言模型在翻译课堂和外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外国语学院于4月16日下午,在弘文1-217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数智赋能下的翻译课堂创新模式与大语言模型赋能外语教学场景细化及实践策略”的教学研讨会。研讨会由副院长潘娟主持,外院翻译系主任陈薇与外语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王成主讲。

在研讨会上,陈薇老师以“数智赋能下的翻译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为主题,详细探讨了数智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她的讲座内容涵盖了三个主要方面:AI对翻译行业的冲击、对翻译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及翻译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她指出,AI不仅对翻译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促使教师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方法、评估体系及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江湖”一词的英译案例,陈老师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践,并阐述了在数智赋能的背景下,翻译课堂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觉与数字人文素养,同时提升他们在面对复杂翻译问题时的元认知能力。

随后,王成老师围绕“大语言模型赋能外语教学场景细化与实践策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教育变革、外语教学的应用、应用场景、障碍与策略、AI推荐以及AI引发的思考。王老师指出,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对国内外教育政策的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LLMs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他强调,在运用LLMs时,教师需要勇于克服障碍、转变观念、先行先试、规避风险并加强学习。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避免其过度依赖,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研讨会上,参会教师围绕“数智赋能翻译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提升教师在数智时代的教学能力”和“如何筛选与利用数智技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老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困惑,陈薇和王成两位主讲人针对实际应用问题逐一解答。他们强调,教师应该首先学会正确使用机器翻译工具,提高翻译效率,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翻译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进而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此次研讨会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了数智技术和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预示着未来外语教学将迎来更多的创新与突破,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外语人才奠定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