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师范生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外国语学院于6月23日至27日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周。本次活动通过构建“双导师制”培养体系,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2024级、2023级、2022级师范生打造了阶梯式成长平台。
在顶层设计层面,学院创新实施“三维联动”培养模式:特邀省市级英语教研员与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组成校外导师团,英语(师范)系教师担任校内指导教师,形成“理论-实践-反思”闭环培养链。活动期间,校内外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实操指导、案例研讨等形式开展联合指导,累计开设工作坊9场,覆盖全体英语(师范)专业在校生。
针对不同学段培养需求,活动采用分层递进式训练方案:2024级学生以英语语音训练和粉笔字书写为重点,夯实教学基本功。教师分班指导,系统提升学生的语音面貌以及板书书写规范。此外,韩彩霞、王甫、施涛三位一线教师为同学们开设专题讲座,通过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解析优质课堂录播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课堂实施技巧。2023级学生围绕初中英语模拟授课展开实践,指导教师从教案编写到课堂模拟,锻炼了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同时,由韩青、王芳、窦伟三位一线名师带来的讲座与研讨引导着学生深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2022级学生则以高中英语说课与教学设计为核心,教师分组指导,重点训练说课逻辑、目标设定及课堂互动技巧。王成老师以“数字教育技术应用”为主题,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在为2022级专设的“明师学堂”活动中,淮安市教研室杨建芬教研员对9名师范生的模拟授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江苏省清江中学季晓萍老师在“名师示范”环节中为学生分享了极具代表性和启发意义的优质课堂教学过程,淮安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卢伟教研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了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的指导。
本次实践周通过“双导师引领、三学段衔接、四维度贯通”的创新机制,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师职业认知得到大幅度提升。这种沉浸式、项目化的培养模式,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更在职业认同、教育情怀、创新思维等维度形成综合赋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英语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完善“U-G-S”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师范生成长全周期支持体系,助力教育人才高质量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