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人才培养

页面
分享

外国语学院实践周系列报道——日语系 声临其境·剧显匠心

信息来源: 作者:陈雄洪 责任编辑:谭明贤 审核人:潘娟 发布日期:2025-06-30 VIEWS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与实践教育方针,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开展了以“声临其境·剧显匠心”为主题的劳动与实践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配音表演与话剧表演两种形式,将语言学习、文化体验与劳动实践有机融合,具有多维度的教育意义。

1.夯实语言技能,突破课堂边界

配音表演要求学生精准把握日语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及台词节奏,通过反复打磨日剧、动漫等经典片段,有效强化了五十音图发音规范、口语连读技巧等基础能力。话剧表演则需完成剧本研读、台词背诵及舞台表达全流程。通过本次实践,显著提升了参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同时弥补了传统课堂“重输入轻输出”的不足,使语言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创造。

2.深化文化认知,促进跨文化理解

通过演绎《灰姑娘》等文学的作品,学生不仅理解了同一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还认识了“真善美”等精神内核。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比分析了中日台词差异,这种文化解码过程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具穿透力,为后续《日本概况》等课程的学习埋下了认知锚点。

3.强化团队协作,培育综合素质

活动采用项目制分组模式,各团队需统筹编剧、导演、表演等职能。2407班在话剧《茶馆》中重新演绎中国经典名著的同时,引入“轮岗制”,使每位成员能够体验不同的岗位。通过本次实践,大多数学生认为提升了自身的团队沟通能力,这种协作经验对未来参与企业协同翻译等实务工作具有直接迁移价值。

本次实践周通过“语言为体、文化为魂、劳动为用”的三维设计,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活动共收集配音作品20余部,完成话剧演出14场,参与学生覆盖大一全体新生,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后续我们将建立“配音作品库”等长效机制,持续放大活动效益,为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深厚文化素养和务实劳动精神的新时代日语人才探索特色路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