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外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弘文1-217室开展了“课程思政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实施的难点与困惑、思政课堂实际效果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展开。支部宋华玲老师及武俊老师结合自己课程思政教学实际,进行了经验分享,支部全体成员就如何上好课程思政课、如何坚持立德树人进行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
首先,支部书记武俊简要介绍了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020年12月,淮阴师范学院出台了《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手册》。
接着,支委宋华玲老师结合《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从案例主题、案列章节、案列意义、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及不足之处六个方面分享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应用。支部书记武俊选取了《英汉互译与实践》课程第七章节文化翻译策略-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部分给大家现场上了一堂课程思政课。
最后,支部成员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点评与探讨,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起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困惑、难点及反思。史红梅老师认为,课程思政教学中要立足本土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邱磊老师认为,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学习、融合,体会到将思政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将其系统化,体现思辨性思维,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梁志敏老师认为,所授课程大纲的编写应与思政紧密结合,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凸显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赵燕老师认为,通过这次活动,对于思政与课程结合的途径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支部成员的分享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一些项目的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支部其他老师也参与了讨论。
支部书记武俊认为,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首先必须明道、信道。所有老师尤其是党员老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的政策的宣传者的责任、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中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认识所处的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伟业中,让激扬的青春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途之中。
副院长(主持工作)浦立昕最后总结到,本次的党日活动立意新颖,与国家课程思政教育大背景相契合,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一起相互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得与失、苦与乐。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与使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学院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
(审核:杨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