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发展,6月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汪少华教授在崇文阶105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外交话语用典的认知语用机制阐释——以习近平演讲为例》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浦立昕主持。

汪少华教授整合架构转换理论和言语行为借代理论来阐释习近平外交话语用典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特定的外交场景,出于特定的外交意图,话语生产者选择事典、语典或事典兼语典,以此启动受众头脑中的历史架构。历史架构与现实架构一起构成输入架构,鉴于二者反差较大,往往需通过类比或非类比关系压缩到概念整合网络。整合后的架构,按照受众理解的尺度,通过解压将整合空间中的层创逻辑回射到输入架构。外交话语中的用典可凸显历史元素与现实元素之间的关联,实现架构之间的映射与转换,进而达成鼓励、倡导、呼吁等间接言语行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阐释外交话语中用典的认知机制,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的文化叙事和传播中国文化。
讲座结束后,汪少华教授还进一步与外院师生就语料选择、语料库建立、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等进行了交流。
(审核:浦立昕)